靜電卡盤高壓電源表面微等離子體抑制

一、應用場景與問題成因
靜電卡盤(ESC)是半導體制造(如刻蝕、薄膜沉積)中晶圓夾持的核心部件,通過高壓電源提供靜電力實現晶圓無接觸固定。然而,在 10-30kV 夾持電壓下,晶圓與卡盤間隙(通常 5-10μm)易因電場不均產生表面微等離子體 —— 當間隙內氣體(如刻蝕工藝中的 SF6、O2)在局部強電場(>10^6 V/m)作用下達到電離閾值,會形成微小放電通道,導致晶圓表面氧化、金屬污染或圖形損傷,嚴重影響芯片良率。
二、微等離子體抑制技術方案
1.電場均勻性控制
采用多電極分區供電設計,將卡盤分為 4-8 個獨立電極區域,每個區域由單獨的電源模塊供電。通過實時監測各區域的漏電流(精度 10nA),反饋調節對應模塊輸出電壓,使卡盤表面電場均勻性控制在 ±5% 以內,避免局部電場集中。同時,卡盤表面涂覆 10μm 厚的 Al2O3 絕緣涂層,提升表面擊穿電壓,延緩氣體電離。
1.脈沖電壓輸出優化
摒棄傳統直流供電模式,采用微秒級脈沖電壓輸出(脈沖寬度 1-10μs,占空比 20%-50%)。通過降低電壓平均有效值,使間隙內氣體平均電場強度低于電離閾值;同時,脈沖上升沿控制在 100ns 以內,避免電壓突變引發的電場沖擊。電源模塊內置 “過流保護 - 快速關斷” 機制,一旦檢測到微等離子體產生的電流突變(>1μA),可在 50ns 內切斷輸出,防止放電擴大。
三、應用驗證效果
在 12 英寸晶圓刻蝕工藝中,該高壓電源方案使晶圓表面微等離子體產生率從 15% 降至 0.5%,晶圓表面金屬雜質含量(如 Fe、Cu)降低一個數量級;刻蝕圖形的線寬偏差從 3nm 縮小至 1nm,滿足 3D NAND 等先進制程對晶圓表面質量的嚴苛要求,芯片良率提升 3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