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束 3D 打印電源模糊 PID 控制研究

一、引言
電子束 3D 打印技術憑借高能量密度、高成型精度的優勢,在高端制造領域(如航空航天、醫療植入體)應用廣泛,而高壓電源作為電子束能量控制的核心,其輸出電壓與電流的穩定性直接影響熔池形態、熔覆層質量及最終打印件性能。傳統 PID 控制雖結構簡單、易于實現,但在電子束 3D 打印過程中,由于負載(電子束轟擊工件產生的熔池)具有非線性、時變特性(如打印不同材料、不同層厚時負載阻抗變化),傳統 PID 控制參數難以實時調整,易出現超調、響應滯后等問題,導致輸出精度下降。模糊 PID 控制結合模糊控制的非線性處理能力與 PID 控制的穩態精度優勢,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,提升電源控制性能。
二、模糊 PID 控制系統設計
(一)系統控制目標與變量定義
電子束 3D 打印電源的核心控制目標是:當負載變化或受到外部干擾時,快速調整輸出電壓(控制范圍 0kV~60kV)與電流(控制范圍 0mA~50mA),使輸出偏差(實際輸出值與設定值的差值)與偏差變化率控制在極小范圍內,確保電子束能量穩定。
定義模糊 PID 控制的輸入變量為輸出偏差 e(單位:kV 或 mA)與偏差變化率 ec(單位:kV/s 或 mA/s),輸出變量為 PID 控制器的三個參數調整量 ΔKp、ΔKi、ΔKd(比例系數調整量、積分系數調整量、微分系數調整量)。根據電子束 3D 打印實際工況,確定輸入變量的模糊論域:e∈[-5,5],ec∈[-5,5];輸出變量模糊論域:ΔKp∈[-0.5,0.5],ΔKi∈[-0.1,0.1],ΔKd∈[-0.05,0.05](具體數值根據電源額定參數與控制精度要求確定)。
(二)模糊隸屬度函數設計
采用三角形隸屬度函數對輸入、輸出變量進行模糊化處理,因其計算簡單、靈敏度高,適合實時控制場景。將輸入變量 e 與 ec 的模糊語言變量劃分為 7 個等級:負大(NB)、負中(NM)、負?。∟S)、零(ZO)、正?。≒S)、正中(PM)、正大(PB);輸出變量 ΔKp、ΔKi、ΔKd 的模糊語言變量同樣劃分為 7 個等級,與輸入變量一致。
以輸入變量 e 為例,當 e=-5 時,隸屬于 NB 的程度為 1;當 e 在 - 5~-3 之間時,隸屬于 NB 的程度逐漸降低,隸屬于 NM 的程度逐漸升高;當 e=0 時,隸屬于 ZO 的程度為 1,以此實現變量的模糊化轉換。
(三)模糊控制規則庫構建
模糊控制規則的制定基于電子束 3D 打印電源的控制特性與工程經驗,遵循 “偏差大時優先調整比例系數以加快響應速度,偏差小時調整積分系數以減小穩態誤差,偏差變化率大時調整微分系數以抑制超調” 的原則。例如:
1.當 e=PB(輸出偏差正大)、ec=NB(偏差變化率負大)時,說明當前輸出遠高于設定值,且偏差有減小趨勢,需減小比例系數與微分系數,適當調整積分系數,對應規則:IF e=PB AND ec=NB THEN ΔKp=NS, ΔKi=ZO, ΔKd=NS;
1.當 e=NS(輸出偏差負?。?、ec=PS(偏差變化率正?。r,說明輸出略低于設定值,且偏差有增大趨勢,需增大比例系數,適當增大積分系數,減小微分系數,對應規則:IF e=NS AND ec=PS THEN ΔKp=PS, ΔKi=PS, ΔKd=NS。
共制定 49 條模糊控制規則(7×7),覆蓋輸入變量的所有模糊組合,確??刂葡到y在不同工況下均能實現精準調整。
(四)模糊推理與解模糊
采用 Mamdani 模糊推理算法,根據輸入變量的模糊化結果與控制規則庫,通過 “取小 - 取大” 運算得出各輸出變量的模糊集合。例如,對于輸入 e=PS、ec=PM,首先在規則庫中匹配所有包含 e=PS 或 ec=PM 的規則,計算每條規則的觸發強度(取輸入變量隸屬度的最小值),再對各規則對應的輸出模糊集合取最大值,得到輸出變量的模糊集合。
解模糊采用重心法,將輸出模糊集合轉換為精確的數值,計算公式為:\(u = \frac{\sum_{i=1}^{n} \mu_A(u_i) \cdot u_i}{\sum_{i=1}^{n} \mu_A(u_i)}\),其中 u 為解模糊后的精確值,\(\mu_A(u_i)\)為輸出模糊集合在 u_i 處的隸屬度,n 為離散點數量。通過重心法可確保解模糊結果的平滑性與準確性,避免輸出參數突變。
(五)PID 參數在線調整
將解模糊得到的 ΔKp、ΔKi、ΔKd 與初始 PID 參數(Kp0、Ki0、Kd0,通過離線整定獲得)疊加,得到實時控制參數:Kp=Kp0+ΔKp,Ki=Ki0+ΔKi,Kd=Kd0+ΔKd??刂葡到y根據實時負載變化,動態調整 PID 參數,實現對輸出電壓與電流的精準控制。
三、系統仿真與實驗驗證
(一)仿真分析
基于 MATLAB/Simulink 搭建電子束 3D 打印電源模糊 PID 控制系統仿真模型,設置負載擾動場景(模擬打印過程中負載阻抗從 1MΩ 突變至 0.8MΩ),對比傳統 PID 控制與模糊 PID 控制的響應特性。仿真結果顯示:傳統 PID 控制的超調量為 8%,調整時間為 0.5s;模糊 PID 控制的超調量降至 2%,調整時間縮短至 0.2s,且穩態誤差從 0.5% 降至 0.1%,表明模糊 PID 控制在抗干擾能力與響應速度上優勢顯著。
(二)實驗驗證
搭建實驗平臺,以電子束 3D 打印設備(打印材料為 TC4 鈦合金,層厚 0.1mm)為控制對象,分別采用傳統 PID 與模糊 PID 控制方式進行打印實驗。實驗結果表明:采用模糊 PID 控制時,高壓電源輸出電壓紋波系數控制在 0.3% 以內,電流波動范圍≤0.2mA;打印件熔覆層厚度均勻性誤差從傳統 PID 控制的 5% 降至 2%,且打印件內部氣孔率減少 30%,力學性能(抗拉強度)提升 5%,充分驗證了模糊 PID 控制的有效性。
四、結論
電子束 3D 打印電源模糊 PID 控制系統通過模糊化處理負載非線性特性、動態調整 PID 參數,有效解決了傳統 PID 控制在時變負載下的局限性,顯著提升了電源輸出穩定性與響應速度。該控制方案為電子束 3D 打印技術的高精度成型提供了關鍵控制保障,未來可結合自適應模糊控制算法,進一步優化規則庫,實現更復雜工況下的精準控制。